中国企业出海:九类风险简析

11/24/20241 min read

teal and purple Risk neon signage
teal and purple Risk neon signage

在全球化和多边合作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国际形势复杂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以下从贸易管制与经济制裁、供应链安全、经济主权、国家安全审查、海外子公司失控、跨境架构设计与税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和海外用工风险、数据跨境与治理九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贸易管制与经济制裁

贸易管制和经济制裁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出口商品、技术以及对特定企业或行业实施惩罚性措施,达到经济、政治或国家安全目的。这种风险可能导致中国企业被限制进入某些市场或获取特定技术资源,严重影响其业务发展。目前,主要是西方国家在推动制裁法,比如制裁清单等。受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中国企业出海贸易和投资受到此类管制和制裁的风险日益增加。例如,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出口管制和制裁,是为了维持其技术优势并遏制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崛起。再比如,2022年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间接波及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中国企业。

二、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安全是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核心。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高度互联,一旦出现运输中断、零部件短缺或关键节点被封锁,企业运营可能受到重大影响。自然灾害、地缘冲突和疫情等突发事件使供应链风险进一步加剧。中企出海,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供应链格局,需要通过去供应链瓶颈,供应来源多元化,供应链区域化布局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比如,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导致大量货物运输受阻,全球供应链体系受到波及。对于依赖海运的中国出口企业,这一事件导致订单延误、成本上升。另一个典型案例是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的封锁政策造成生产和物流瓶颈。

三、经济主权

中国一直非常强调实现自给自足,双循环,重视内循环的发展等,而近年来,西方国家也纷纷加强经济自主与经济主权,以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降低高度依赖性进口所来的各种问题。

经济主权的强调源于对全球化弊端的反思。欧美国家在能源、半导体、稀土等战略资源领域加强自主能力建设,试图避免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依赖。同时,地缘政治竞争也推动其实施保护性政策。这些往往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出现。比如,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鼓励半导体企业将生产转移回美国,以摆脱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欧洲则推出“经济主权计划”,试图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这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合作形成制约。

四、国家安全审查

国家安全审查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安全利益而对外资并购、技术转让等行为进行的合规性检查。如果企业所处领域是比较敏感的行业,或者中企的进入对该国本土企业形成了直接且高度竞争的关系,则企业出海时有必要提升自身应对此类审查的能力,准备好预案。

比如,2019年日本政府修订了《外汇与外国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提高了外商投资准入门槛,特别是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行业领域,增加了需要事前申报的行业领域。笔者曾经服务过的一个客户中,就因为受到此类审查,而被日本政府连续质询,最终导致其日本公司计划无疾而终。

五、海外公司失控

相当多的中国企业缺乏海外运营和管理的充分经验和知识。因此,海外子公司的运营失控是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常见的管理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子公司偏离总部战略目标、财务与业务监管不力、文化冲突、管理架空、法律合规等。中企出海时,非常有必要强化总部控制力,搭建合理的本体团队,统一信息化管理,并且定期审计与总结。尤其是在本地团队搭建方面,如何在保证总部控制和本地高校运营之间保持平衡值得研究。

笔者曾经服务过的一家中资企业,在其收购海外公司后,长期对海外公司实行松散的管理方式,在法律、财务、信息化方面并未进行严格管理和汇报,最终导致上亿元资金的流失。

六、跨境架构设计与税务风险

跨境架构设计包括企业的全球化股权、融资及利润分配安排。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税务争议、成本上升甚至法律诉讼。此外,各国对税务合规的要求日趋严格,特别是反避税浪潮和经济实质法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例如,“全球最低税率”政策的推动要求跨国企业支付更高税收,而许多国家加大了对转移定价和利润转移行为的监管力度。如果架构设计不符合当地法规,企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中企在海外设立离岸架构控股公司时,选择合适的设立地也就非常重要。

七、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中企在出海过程中,知识产权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自身的专利、商标或技术成果被侵犯;第二种则是企业因不熟悉、不知情等原因,而侵犯了当地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从而面临高额诉讼和罚款等。所以,在出海之前,企业有必要前瞻性的进行境外知识产权的注册布局。在专利布局、产品研发和产品上市之前,通过专利检索、商标检索、版权分析等,掌握充分信息,从而规避潜在风险。

八、海外用工风险

海外用工风险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纠纷、文化冲突、劳动法律合规性问题以及员工流失等。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工人罢工和生产中断。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和劳动文化差异较大。一些国家对员工保护力度较高,对工资、福利和解雇的要求严格。此外,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影响团队凝聚力。比如,很多国家对加班时长有严格规定,再比如当地的宗教信仰,还有一些外国工会组织的力量也需要充分理解。

九、数据跨境与治理风险

世界各国对数据保护、数据合规的要求越发严格。 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个人数据在跨境时需满足特定条件。 而中国政府自身也逐渐对企业的数据跨境行为加强了审查。另外一个较大的风险是数据武器化, 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数据可能被视为战略资源,中国企业可能被限制访问某些国家的数据市场或面临不公平待遇。再比如,中企出海时还可能会遇到多国交叉审查数据安全的问题,或者不同国家对数据相关法规有冲突,从而导致企业很难满足躲过要求,或者合规成本太高的问题。

以上风险的罗列和分析也仅仅是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挑战的冰山一角。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最需要做的是将风险识别和规划前置,通过引入专业的咨询机构、律师、审计、税务、人力资源顾问等专业人士,结合企业出海战略,做出详尽的调查和规划,千万不要因小失大。